导航
首页
习题集
教师介绍
积分商城
我要试听
直播
个人中心
登录
注册
1514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毛版, 2050题)
首页
/
全部课程
/
物理
/ 1514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毛版, 2050题)
¥6980.00
购买课程
目录
课程详情
评价
学生
分享有赏
点击展开目录,进入板块学习
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1 【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1.1.1 运动学概念
1.1.1.1 质点
1.1.1.3 位移
1.1.1.4 平均速度
1.1.1.7 综合判断
1.1.2 加速度
1.1.2.1 基本公式
1.1.2.2 光电门相关
1.2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2.1 基本公式和规律
1.2.1.2 位移时间公式
1.2.1.5 等T位移差
1.2.2 落体问题
1.2.2.1 基本公式
1.2.2.2 竖直上抛运动
1.2.2.3 初末比较
1.2.2.4 多物体比较
1.2.3 刹车问题
1.2.3.1 提前静止问题
1.2.4 多过程问题
1.2.4.1 等位移多解问题
1.2.4.2 连续性分段问题
1.3 【专题】图像&追及
1.3.1 x-t图像
1.3.1.1 单物问题
1.3.1.2 两物问题
1.3.2 v-t图像
1.3.2.1 单物问题
1.3.2.2 对比问题
1.3.2.3 位置问题
1.3.2.5 解决实际问题
1.3.3 非常规图像
1.3.3.1 a-t图像
1.3.3.3 其他图像
1.3.4 追及相遇问题
1.3.4.3 加速&减速
1.3.4.4 同加/减速
1.4 【实验】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物理量
1.4.1 匀变速直线运动
1.4.1.1 测量加速度
1.4.1.2 测量+分析
1.4.2 自由落体运动
1.4.2.1 测量重力加速度
1.4.2.3 变式实验
1.4.2.4 结合其他内容
2 相互作用
2.1 【知识点】三种常见的力
2.1.2 弹力
2.1.2.1 弹力本质
2.1.2.4 弹簧弹力
2.1.3 摩擦力三要素
2.1.3.1 摩擦力概念
2.1.3.2 竖直型
2.1.3.3 斜面型
2.1.3.5 水平单物型
2.1.3.6 综合分析型
2.1.4 摩擦力实验
2.1.4.1 水平型
2.2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2.2.1 力的合成
2.2.1.2 求合力
2.2.1.3 分力多解
2.2.1.4 合力意义
2.2.2 力的分解
2.2.2.1 效果分解
2.2.2.2 正交分解
2.3 【知识点】共点力平衡
2.3.1 基本受力分析
2.3.2 三角形/四边形法则
2.3.3 分方向平衡
2.3.4 整体法与隔离法
2.4 【专题】受力平衡模型
2.4.1 水平物块模型
2.4.2 斜面物块模型
2.4.3 绳/杆模型
2.5 【专题】动态平衡
2.5.1 变化问题
2.6 【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2.6.1 教材典型实验
2.6.2 拓展创新实验
2.7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7.1 教材典型实验
2.7.2 拓展创新实验
3 牛顿运动定律
3.1 【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3.1.2 牛顿第二定律
3.1.3 牛顿第三定律
3.2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2.1 力与运动结合
3.2.2 超重与失重
3.2.3 瞬时性问题
3.3 【专题】牛二经典模型
3.3.2 连接体模型
3.3.3 传送带模型
3.3.4 滑块木板模型
3.4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3.5.1 教材原型实验
3.5.2 拓展创新实验
4 曲线运动
4.1 【知识点】曲线运动
4.1.1 曲线运动条件与特征
4.1.2 运动合成与分解
4.2 【知识点】抛体运动
4.2.1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4.2.2 平抛运动的角度问题
4.2.3 斜抛运动
4.2.4 多物体的抛体运动
4.3 【知识点】圆周运动
4.3.1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4.3.2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4.4 【专题】圆周经典模型
4.4.2 圆锥摆模型
4.4.3 竖直面模型
4.5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4.4.1 典型模型
4.6 【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4.6.2 拓展创新实验探究
5 万有引力与航天
5.1 【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
5.1.1 开普勒定律
5.1.2 周围物体
5.1.3 中心天体
5.1.4 万有引力计算
5.2 【知识点】航天相关
5.2.1 宇宙速度
5.2.2 卫星变轨
5.2.3 同步/近地卫星
5.2.4 空间站
5.2.5 卫星综合分析
5.3 【专题】双星/多星模型
5.3.1 双星模型
5.3.2 多星模型
6 机械能
6.1 【知识点】功和功率
6.1.1 功的判断和计算
6.1.2 功率的计算
6.1.3 汽车启动问题
6.2 【知识点】动能定理
6.2.1 动能定理的理解
6.2.2 动能定理的应用
6.3 【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
6.3.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6.3.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单物体)
6.3.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系统)
6.4 【知识点】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
6.4.1 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6.4.2 摩擦力做功与能量转化
6.4.3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6.5 【专题】功能经典模型
6.5.1 弹簧相关模型
6.5.2 斜面相关模型
6.5.3 光滑圆轨模型
6.5.4 传送带模型
6.5.5 滑块木板模型
6.6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6.1 教材原型实验
6.6.2创新拓展实验
7 动量
7.1 【知识点】动量定理
7.1.1 动量和冲量
7.1.1.1 动量与冲量的概念
7.1.1.2 简单分析
7.1.2 动量定理的理解
7.1.2.2 简单计算
7.1.2.3 实际分析
7.1.2.4 全过程分析
7.2 【知识点】动量守恒定律
7.2.1 动量守恒的条件
7.2.2 动量守恒的计算
7.2.3 单方向动量守恒
7.3 【知识点】碰撞问题
7.3.1 碰撞分类
7.3.1.2 完全弹性碰撞
7.3.1.3 综合分析
7.3.2 子弹碰撞问题
7.3.2.2 子弹穿过木块
7.3.2.4 单个方向动量守恒
7.3.3 弹簧碰撞问题
7.3.3.2 最大压缩量
7.3.3.6 斜面弹簧
7.3.4 滑块碰撞问题
7.3.4.1 单滑块木板
7.3.4.3 两物一板
7.3.4.5 多物体
7.6 【专题】动量综合
7.6.1 多过程问题
7.6.2 多碰撞问题
7.7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7.7.1 教材原型实验
7.7.1.1 气垫导轨实验
7.7.1.2 斜槽碰撞试验
7.7.2 拓展创新实验
7.7.2.1 水平方向实验
8 电场
8.1 【知识点】电场力
8.1.1 电荷
8.1.2 库仑定律
8.1.3 电场强度
8.2 【知识点】电场能
8.2.1 描述电场能性质的物理量
8.2.2 静电场分析
8.2.3 运动轨迹分析
8.2.4 结合运动的功能关系
8.2.5 电容
8.3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8.3.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
8.3.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8.3.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轨道运动
8.4 【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力电综合问题
8.4.1 带电粒子在变化电场中的偏转运动
8.4.3 带电粒子在有约束等效场中的运动
8.5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9 恒定电流
9.1 【知识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9.1.1 相关物理量
9.1.2 电路的串并联
9.1.3 电阻定律
9.2 【知识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9.2.1 电源问题
9.2.2 欧姆定律的概念和规律
9.2.3 欧姆定律相关的计算
9.2.4 电功/电功率
9.3 【专题】动态电路模型
9.3.1 常规“串反并同”模型
9.3.2 含容电路的动态变化
9.4 【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9.5 【实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9.6 【实验】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9.7 【实验】电学实验基础
9.8 【实验】电学实验综合
9.3.6 【实验】描绘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9.9 【实验】电阻测量
9.10 【实验】电表改装
10 磁场
10.1 【知识点】安培力
10.1.1 磁场
10.1.2 安培定则
10.1.3 磁场的叠加
10.1.4 安培力的计算
10.1.5 安培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10.2 【知识点】洛伦兹力
10.2.1 洛伦兹力
10.2.2 带电粒子在普通磁场中的运动
10.2.3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10.3 【专题】带电粒子运动综合
10.3.1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10.3.2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
10.3.3 带电粒子在交变场中的运动
10.3.4 “动态圆”模型
10.4 【专题】电磁设备模型
10.4.1 质谱仪
10.4.2 回旋加速器
10.4.4 磁流体发电机
10.4.6 霍尔效应
11 电磁感应
11.1 【知识点】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
11.1.1 磁通量
11.1.2 电磁感应现象
11.1.3 楞次定律
11.2 【知识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1.2.1 感生电动势
11.2.2 动生电动势
11.2.3 电荷量问题
11.3 【专题】电磁感应综合模型
11.3.1 单棒+电阻模型
11.3.2 单棒+电容模型
11.3.3 双棒模型
11.3.4 线框模型
11.3.5 感生模型
11.4【实验】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12 电磁感应的应用
12.1 【知识点】基本应用
12.1.1 涡流
12.2 【知识点】交变电流
12.2.1 交变电流产生和描述
12.2.2 交变电流的计算
12.2.3 交变电流的图像
12.3 【知识点】变压器
12.3.1 变压器的计算
12.3.2 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12.3.3 远距离输电
12.4【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13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3.1 机械振动
13.1.1 简谐运动
13.1.2 单摆
13.1.3 受迫振动
13.2 机械波
13.2.1 波的形成
13.2.2 波的图像
13.2.3 波的反射/衍射/干涉
13.3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大小
13.3.1 教材原型实验
13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3.1机械振动
13.1.1简谐运动的规律
13.1.1.2对简谐运动概念的理解
13.1.1.4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13.1.2简谐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3.1.2.2由振动图像求解相关物理量
13.1.2.3利用简谐运动的周期性求解多解问题
13.1.2.4利用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求解相关物理量
13.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13.1.3.1运动学方法判定简谐运动
13.1.4单摆及其周期公式
13.1.4.5单摆的周期公式
13.2机械波
13.2.1波的形成和传播
13.2.1.1对机械波的理解
13.2.1.2波长、周期与速度的关系
13.2.1.3判断质点的振动状态
13.2.1.5对波的传播的理解
13.2.2波的图像
13.2.2.1对波的图像的理解
13.2.2.2根据相关物理量确定机械波的图像
13.2.2.3根据机械波的图像确定相关物理量
13.2.2.4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分析
13.2.3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应用
13.2.3.3根据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确定相关物理量
13.2.4波传播的周期性与多解问题
13.2.4.2空间的周期性多解问题
13.2.4.3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多解问题
13.2.5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
13.2.5.4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
13.3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13.3.1基本实验
13.3.1.1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
14 光 电磁波
14.1 光的折射
14.1.1 光的折射定律
14.1.1.1光的反射
14.1.1.2反射定律
14.1.1.3光的折射
14.1.1.4折射定律
14.1.2 折射率
14.1.1.6折射率
14.1.1.7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14.1.1.8折射率的特点
14.1.1.9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14.1.1.10光路图
14.1.1.11折射率与光的颜色的关系
14.1.3 全反射
14.1.2.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14.1.2.2全反射
14.1.2.3临界角
14.1.2.4全反射条件
14.1.2.5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14.2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14.2.1 光的干涉
14.2.1.1双缝干涉实验
14.2.1.2决定明暗条纹的条件
14.2.1.3相邻条纹间的距离计算
14.2.1.4发生干涉的条件
14.2.2 光的衍射
14.2.2.1光的衍射
14.2.2.4圆孔衍射
14.2.3 光的偏振
14.2.3.1偏振现象
14.4 【实验】光学
14.4.1 测量折射率
14.1.3.1实验目的
14.1.3.7误差分析
14.1.3.9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14.4.2 双缝干涉测量波长
14.2.5.8数据处理
第十四章 光 电磁波
14.1光的折射、全反射
14.1.1光的反射和折射
14.1.1.1光的反射
14.1.1.2反射定律
14.1.1.3光的折射
14.1.1.4折射定律
14.1.1.6折射率
14.1.1.7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14.1.1.8折射率的特点
14.1.1.9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14.1.1.10光路图
14.1.1.11折射率与光的颜色的关系
14.1.2全反射及全反射应用
14.1.2.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14.1.2.2全反射
14.1.2.3临界角
14.1.2.4全反射条件
14.1.2.5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14.1.3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14.1.3.1实验目的
14.1.3.7误差分析
14.1.3.9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14.2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电磁波
14.2.1光的干涉
14.2.1.1双缝干涉实验
14.2.1.2决定明暗条纹的条件
14.2.1.3相邻条纹间的距离计算
14.2.1.4发生干涉的条件
14.2.2光的衍射
14.2.2.1光的衍射
14.2.2.4圆孔衍射
14.2.3光的偏振
14.2.3.1偏振现象
14.2.5用双缝干涉测量光波的波长
14.2.5.8数据处理
15 热学
15.1 分子动理论
15.1.1 分子大小
15.1.1.1对油膜法的理解
15.1.2 热运动
15.1.2.1对布朗运动的理解
15.1.2.4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15.1.3 分子间作用力
15.1.3.1对分子动理论及内能的理解
15.1.3.3应用分子力分析宏观现象
15.1.3.6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图像的理解
15.1.4 内能
15.1.3.4温度与分子动能、内能关系
15.2 气/固/液
15.2.2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15.2.3.1查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2.3.2等容过程中的图像问题
15.2.3.3盖吕萨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2.3.5查理定律与盖吕萨克定律的综合应用
15.2.4.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5.2.4.3图像类问题
15.2.2.1对玻意耳定律的理解
15.2.2.2压强和体积图像的应用
15.2.3 固体和液体
15.2.5.6对固体和液体性质的综合理解
15.2.4 玻璃管液柱模型
15.2.1.1竖直向上封闭气体
15.2.1.2竖直向下封闭气体
15.2.1.3液面水平封闭气体
15.2.1.5U型管封闭气体
15.2.1.6连通器中封闭气体
15.6.1.1单根玻璃管
15.6.1.3连通器模型
15.2.5 活塞气缸类模型
15.6.2.1单气缸两气体模型
15.6.2.2单气缸单活塞模型
15.6.2.4单气缸双活塞连接模型
15.6.2.5两气缸两活塞连接模型
15.3 热力学定律
15.3.1 热力学第一定律认知
15.3.1.2绝热过程中做功和内能变化
15.3.1.3做功、传热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15.3.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3.2.2分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15.3.2 卡诺循环图像
15.3.4.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15.3.4.3表达式的综合应用
15.3.3 热力学第二定律
15.3.3.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4 【实验】
15.4.1 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
15.5.1.1单分子油膜法
15.4.2 探究气体压强/体积关系
15.4.2.2其他拓展创新实验方法
15章 热学
15.1分子动理论 内能
15.1.1微观量的估算
15.1.1.1对油膜法的理解
15.1.2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15.1.2.1对布朗运动的理解
15.1.2.4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15.1.3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内能
15.1.3.1对分子动理论及内能的理解
15.1.3.3应用分子力分析宏观现象
15.1.3.4温度与分子动能、内能关系
15.1.3.6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图像的理解
15.2固体、液体和气体
15.2.1封闭气体压强计算
15.2.1.1竖直向上封闭气体
15.2.1.2竖直向下封闭气体
15.2.1.3液面水平封闭气体
15.2.1.5U型管封闭气体
15.2.1.6连通器中封闭气体
15.2.2气体的等温变化
15.2.2.1对玻意耳定律的理解
15.2.2.2压强和体积图像的应用
15.2.3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圧変化
15.2.3.1查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2.3.2等容过程中的图像问题
15.2.3.3盖吕萨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2.3.5查理定律与盖吕萨克定律的综合应用
15.2.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5.2.4.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5.2.4.3图像类问题
15.2.5固体和液体性质的理解
15.2.5.6对固体和液体性质的综合理解
15.3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15.3.1功和内能
15.3.1.2绝热过程中做功和内能变化
15.3.1.3做功、传热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15.3.2热力学第一定律
15.3.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3.2.2分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15.3.3热力学第二定律
15.3.3.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5.3.4热力学第一定律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综合应用
15.3.4.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15.3.4.3表达式的综合应用
15.4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15.4.2拓展创新实验方法
15.4.2.2其他拓展创新实验方法
15.5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15.5.1常用实验方法
15.5.1.1单分子油膜法
15.6气体实验定律综合应用
15.6.1玻璃管液柱移动模型
15.6.1.1单根玻璃管
15.6.1.3连通器模型
15.6.2活塞气缸类模型
15.6.2.1单气缸两气体模型
15.6.2.2单气缸单活塞模型
15.6.2.4单气缸双活塞连接模型
15.6.2.5两气缸两活塞连接模型
16 近代物理
16.2波粒二象性
16.2.1黑体和黑体辐射
16.2.1.2黑体
16.2.2能量量子化
16.2.2.2能量子公式
16.2.2.3普朗克常量
16.2.3光电效应
16.2.3.1光电效应
16.2.3.2光电子
16.2.3.3逸出功
16.2.3.4最大初动能
16.2.3.6遏止电压
16.2.3.10光子与光电子的对比
16.2.4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6.2.4.1光电效应方程
16.2.4.3对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
16.2.6光的波粒二象性
16.2.6.3光的波动性
16.2.6.4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16.2.6.5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16.2.7粒子的波动性
16.2.7.1德布罗意波
16.3原子结构
16.3.1电子的发现
16.3.1.10汤姆逊枣糕模型
16.3.3光谱
16.3.3.1光谱分析
16.3.3.4氢原子光谱
16.3.3.5巴耳末公式
16.3.3.7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
16.3.4玻尔原子理论
16.3.4.5能量量子化
16.3.4.6跃迁
16.3.4.8氢原子能级图
16.4原子核
16.4.1原子核的组成
16.4.1.1天然放射现象
16.4.1.3中子的发现
16.4.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6.4.2.1原子核的衰变
16.4.2.2衰变的类型
16.4.2.3衰变的过程
16.4.2.4衰变过程的守恒
16.4.2.5半衰期
16.4.2.6半衰期的决定因素
16.4.2.8半衰期公式
16.4.2.10α衰变的实质
16.4.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6.4.3.1核反应的条件
16.4.3.2核反应的实质
16.4.3.6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
16.4.3.7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6.4.5核力与结合能
16.4.5.5结合能
16.4.5.6比结合能
16.4.5.7比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
16.4.5.9对质量亏损的理解
16.4.6重核裂变及其应用
16.4.6.1重核的裂变
16.4.6.2核反应类型
16.4.6.4链式反应
16.4.7轻核聚变及其应用
16.4.7.1轻核聚变
16.4.7.4聚变的特点
0条评价
查看更多
0人
查看更多
请先登录账号
在线支付
名师教学
1514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毛版, 2050题)
0
0
¥6980.00
在线支付
¥6980.00
(6980积分)
优惠劵
确定
微信支付
支付宝
积分购买
其他课程推荐
名师教学
上海中考物理精编——情景&实验(毛版)
0
0
免费
名师教学
上海中考物理精编——压力与压强压轴(毛版)
0
0
免费
名师教学
上海中考物理精编——电学(毛版)
0
0
免费
名师教学
上海中考物理精编——热与能(毛版)
0
0
免费
×
成功提示
错误提示
提示
错误
错误
错误
×
切换正在学习的年级和学科
正在学习学段
全部
小学
初中
高中
正在学习地域
全部
山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安徽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广东
河北
浙江
天津
山东
海南
北京
福建
上海
广西壮族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回族
新疆
江西
江苏
全国
正在学习年级
全部
词汇库
语法库
(初)阅读库
听力库
写作库
(高)阅读库
翻译库
小学同步
七年级
八年级
中考粗分
中考
初中同步
鲁教版同步
北师版同步
湘教同步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同步
新概念英语
奥数
口算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3
国际初中
正在学习学科
全部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语文
科学
政治
历史
道德与法治